头部
【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】抵制非法“代理投诉”,维护良好金融秩序
发布日期:2023-06-25
字号:

【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】抵制非法“代理投诉”,维护良好金融秩序

 

“债务咨询专家”“逾期协商”“索赔成功!”“申请的退款已到账!”……可能你在某些网络论坛或者短视频平台上时常看到这些“专业维权专家”或者“法务援助团队”。然而,这些“真实案例”背后,却很可能是一个个陷阱……

 

案例介绍:

小王因失业导致无法按时还款,正巧他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广告宣传视频,视频宣称有专业团队能代办停息挂账、逾期协商、征信洗白,帮助债务人成功“上岸”。小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在该视频评论区进行留言并咨询。不久后,就有“工作人员”联系小王,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,“工作人员”告知小王,可以代为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,消除不良征信记录,免除贷款的所有息费并将欠款分为60期归还。小王向该“工作人员”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,并支付了5000元的投诉代理费用。小王此后几个月,在该“工作人员”的指示下,拒不接听金融机构的电话,也不出面与之协商,直到小王收到了法院的传票,他才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。此时,小王想再向“工作人员”确定事情状况的时候,才发现所有的联系方式均已显示为空号,之前看到的广告宣传视频也因违规而被下架。

 

案例分析:

非法“代理维权”机构一般会冒充法律工作者或者金融从业人员,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“债务重组”“代理维权”“征信洗白”“代理退息退费”等虚假宣传信息,编造虚假成功案例,甚至向消费者作出维权不成功则全额退费的承诺。实际上,这些人是以个人或者法务团队的名义,打着帮助客户维权的幌子,诱导金融消费者进行不正当维权。他们利用金融消费者的困境,套取其个人金融信息,并趁机收取高额费用,让本来就经济困难的金融消费者雪上加霜。更有甚者,还会虚构事实,伪造相关文书或者证据,唆使金融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,恶意逃废债,冒用金融消费者的名义向金融机构、监管部门或者政府机关进行投诉举报,向金融机构施压。这种做法既损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,又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,甚至触犯了法律的底线。

 

风险提示:

所谓的“代理维权”往往会带来三方面的风险隐患。

第一,个人信息泄露。金融消费者寻找非法代理维权机构的过程中,往往会被要求提供个人的身份信息、家庭信息、资产信息等隐私信息,一旦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落到非法维权机构手里,就很有可能会被恶意泄露。

第二,个人资金受损。非法代理维权机构可能通过各种理由或者借口恶意敛财,会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。这些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招揽生意,归根结底是为了钱财,此时,咨询费、律师费、查询费、服务费……各种借口层出不穷,有时候事情没“办成”,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却已经进了他们腰包。

第三,个人信用受损。金融消费者轻信非法代理机构所谓的协商方法,暂停或者拖延还款,并往往会阻断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正常的沟通,导致金融消费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专业的意见,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个人征信信息产生不良记录,影响后续贷款或者房产按揭业务的办理。

 

那么,金融消费者如果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,该怎样维权呢?

一、拨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官方联系电话,与金融机构积极反映情况、沟通解决。

二、请求第三方机构协助,比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、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等;或者向监管部门反映情况。

三、依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,如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等。

附件:

【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】抵制非法“代理投诉”,维护良好金融秩序

【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】抵制非法“代理投诉”,维护良好金融秩序

 

“债务咨询专家”“逾期协商”“索赔成功!”“申请的退款已到账!”……可能你在某些网络论坛或者短视频平台上时常看到这些“专业维权专家”或者“法务援助团队”。然而,这些“真实案例”背后,却很可能是一个个陷阱……

 

案例介绍:

小王因失业导致无法按时还款,正巧他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广告宣传视频,视频宣称有专业团队能代办停息挂账、逾期协商、征信洗白,帮助债务人成功“上岸”。小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在该视频评论区进行留言并咨询。不久后,就有“工作人员”联系小王,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,“工作人员”告知小王,可以代为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,消除不良征信记录,免除贷款的所有息费并将欠款分为60期归还。小王向该“工作人员”提供了自己的身份证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,并支付了5000元的投诉代理费用。小王此后几个月,在该“工作人员”的指示下,拒不接听金融机构的电话,也不出面与之协商,直到小王收到了法院的传票,他才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。此时,小王想再向“工作人员”确定事情状况的时候,才发现所有的联系方式均已显示为空号,之前看到的广告宣传视频也因违规而被下架。

 

案例分析:

非法“代理维权”机构一般会冒充法律工作者或者金融从业人员,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发布“债务重组”“代理维权”“征信洗白”“代理退息退费”等虚假宣传信息,编造虚假成功案例,甚至向消费者作出维权不成功则全额退费的承诺。实际上,这些人是以个人或者法务团队的名义,打着帮助客户维权的幌子,诱导金融消费者进行不正当维权。他们利用金融消费者的困境,套取其个人金融信息,并趁机收取高额费用,让本来就经济困难的金融消费者雪上加霜。更有甚者,还会虚构事实,伪造相关文书或者证据,唆使金融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,恶意逃废债,冒用金融消费者的名义向金融机构、监管部门或者政府机关进行投诉举报,向金融机构施压。这种做法既损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,又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,甚至触犯了法律的底线。

 

风险提示:

所谓的“代理维权”往往会带来三方面的风险隐患。

第一,个人信息泄露。金融消费者寻找非法代理维权机构的过程中,往往会被要求提供个人的身份信息、家庭信息、资产信息等隐私信息,一旦金融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落到非法维权机构手里,就很有可能会被恶意泄露。

第二,个人资金受损。非法代理维权机构可能通过各种理由或者借口恶意敛财,会给金融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。这些机构通过各种渠道招揽生意,归根结底是为了钱财,此时,咨询费、律师费、查询费、服务费……各种借口层出不穷,有时候事情没“办成”,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却已经进了他们腰包。

第三,个人信用受损。金融消费者轻信非法代理机构所谓的协商方法,暂停或者拖延还款,并往往会阻断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正常的沟通,导致金融消费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专业的意见,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个人征信信息产生不良记录,影响后续贷款或者房产按揭业务的办理。

 

那么,金融消费者如果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,该怎样维权呢?

一、拨打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官方联系电话,与金融机构积极反映情况、沟通解决。

二、请求第三方机构协助,比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、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等;或者向监管部门反映情况。

三、依法寻求法律途径解决,如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等。

附件:

底部